【解答】疫情報導110年10月份教材
問 |
醫療機構內發生入院後才確診的COVID-19(武漢肺炎)確定病例,醫護人員在何種情況下會被列為接觸者? |
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長時間(大於 15 分鐘)面對面接觸 |
|
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長時間(大於 15 分鐘)提供照護、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|
|
曾與確定病例在無適當防護下 2 公尺近距離接觸 |
|
✓ |
以上皆是 |
| www.giwubuyan.com | |
問 |
有關COVID-19(武漢肺炎)之?述,以下何者為真? |
潛伏期為2至12天(平均7天),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之健康監測期為14天+自主健康管理7天 |
|
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推測可能藉由近距離飛沫、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而傳染,建議預防措施為勤洗手、佩戴口罩 |
|
一般環境消毒可以用1:50的稀釋漂白水(1000 ppm)。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1:10的稀釋漂白水(5000 ppm)消毒 |
|
✓ |
以上皆是 |
| www.giwubuyan.com | |
問 |
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在照護病人過程中,依執?工作時可能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,以下何者為是? |
當有可能引起血、體液和排泄物的噴濺時,應佩戴外科口罩、穿戴手套、防水隔離衣(fluid resistant)、及護目裝備(全面罩),以保護眼睛、口鼻 |
|
當執行可能產生飛沫微粒(aerosol)的醫療處置時,應穿戴N95等級(含)以上口罩、手套、防水隔離衣(fluid resistant)、及護目裝備(全面罩)與髮帽 |
|
✓ |
以上皆是 |
| www.giwubuyan.com | |
問 |
我國自何時起於國際港埠設置紅外線熱影像儀,用以主動篩檢入境發燒旅客? |
✓ |
2003年SARS疫情 |
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 |
|
2019年COVID-19疫情 |
|
我國國際港埠無設置紅外線熱影像儀 |
|
| www.giwubuyan.com | |
問 |
因應COVID-19疫情,一般環境清消之漂白水濃度應為? |
50PPM |
|
500PPM |
|
✓ |
1000PPM |
5000PPM |
|
| www.giwubuyan.com | |
問 |
COVID-19傳染途徑何者為非? |
接觸 |
|
✓ |
飛沫 |
以上皆是 |
|
以上皆非 |